股票t+o交易平台 齐国第一名将:北灭燕国,南败楚国,西破秦国!_匡章_秦军_进攻
发布日期:2025-09-14 21:55 点击次数:124
提到战国时期的名将,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大名将:白起、王翦、廉颇和李牧,而其中白起被公认为四大名将的首位。白起的一生经历了四场经典战役,分别是伊阙之战、鄢郢之战、华阳之战以及震惊四方的长平之战。然而,在我看来,战国时期除了白起,还有一位将领的战功同样出色,他指挥了四场重要的战役,分别是桑丘之战、灭燕之战、垂沙之战和函谷关之战。虽然这位将领同样功勋卓著股票t+o交易平台,但他却常常被忽视。
这位将领就是齐国的第一大将——匡章。在战国中期,齐国凭借着击败魏国等强敌,逐步崛起,成为中原霸主,尤其是在齐威王、齐宣王和齐闵王的统治下,齐国的实力甚至让秦国也心生忌惮。而匡章在辅佐这三位齐国君主的过程中,立下了赫赫战功,为齐国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匡章早年是孟子的学生,他曾游学于魏国,后归齐国,在齐威王末年开始担任将领。正是在他执掌兵权之后,秦国向齐国发起了进攻,桑丘之战由此爆发。
展开剩余68%桑丘之战发生在秦军进军至齐国宋国边境的桑丘(今山东省兖州市)时,双方大军在此对峙。由于秦军孤军深入,又需要顾及后方,防止韩魏两国的反攻,秦军的进攻犹豫不决,仅仅是通过威胁和虚张声势来恐吓齐国。然而,匡章抓住了秦军这一矛盾心理,在开战前,他通过多次派遣使者互相沟通,甚至让部分齐军士兵伪装成秦军,将他们秘密混入敌军阵营。当双方展开激战时,这些齐军士兵便在内部协同匡章主力军,出其不意地击溃了秦军。秦惠文王在败北后深感恐惧,竟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向齐国求和,桑丘之战因此成为匡章一战成名的转折点。
紧接着,在桑丘之战胜利之后,匡章又指挥齐军展开了灭燕之战。公元前314年,燕国国内发生动乱,齐宣王趁机派遣匡章率领十万大军进攻燕国。由于燕国的内乱使得其防守薄弱,匡章仅用了短短50天就攻占了燕国的都城,几乎消灭了整个燕国。然而,匡章未能及时约束齐军,将士的暴行激起了燕国内外的强烈反抗,同时秦国、赵国等诸侯国也向燕国施加了压力,导致匡章最终撤军,使得燕昭王得以复国。这一战后,复国的燕昭王与齐国结下了深仇,这为日后的五国伐齐埋下了隐患。
接下来,公元前301年,匡章再次受命指挥齐、魏、韩三国联军进攻楚国。联军进攻的目标是楚国的方城,而楚国派遣唐昧将军迎击。双方在沘水两岸展开了对峙,最终在垂沙之战中爆发了激烈冲突。在战斗中,匡章选派精兵在夜幕掩护下,绕过楚军重兵防守的地区渡河,突然对楚军发起进攻,成功地在垂沙(今河南唐河一带)大败楚军。楚国将领唐眛由于联军长时间没有动作,放松了警惕,当联军突然上岸时,楚军未能及时反应,导致惨败。战斗结束后,楚国损失惨重,死伤两万余人,唐眛也战死。战后,齐、魏、韩三国从楚国手中夺取了大片土地,而楚国被迫将太子横作为质子,并向齐国求和。
最后,匡章在公元前296年指挥了函谷关之战。这场战役发生在齐、魏、韩三国联合进攻秦国的背景下。匡章在三国联军中担任统帅,首先带领大军包围秦国的函谷关,并进行了长时间的封锁,最终联合赵、宋两国的力量,攻入函谷关,迫使秦国求和。秦国为了求得和平,不得不将部分侵占的土地归还给魏、韩两国。然而,匡章提出,三国联军应当拒绝秦国的求和,趁势一举消灭秦国,这样才能彻底消除秦国的威胁。然而,孟尝君田文却未采纳匡章的建议,听信了秦国使者韩庆的劝说,最终同意了秦国的求和请求。而此时,燕国在蠢蠢欲动,准备借机对齐国发动偷袭,导致匡章的建议未能实施。
发布于:天津市